銷售熱線
走進沙戈荒!探秘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08-14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瓜州一陣風,從春吹到冬”
我國大西北一望無際的戈壁灘
同樣也是“風”“光”“熱”能源充足的西北倉
今天,讓我們一同前往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承建的,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現場,領略一下西北風光吧。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總投資約49.3億元,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北部,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包括裝機10萬千瓦的光熱儲能項目及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項目。
第一站
全球首個“兩塔一機”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走進甘肅瓜州的三峽恒基能脈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基地,抬首遠眺,相距1公里的兩座吸熱塔拔地而起、比肩而立,被譽為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在4400畝的瓜州戈壁灘上已初現雛形。預計2024年6月全部并網發電,設計光熱年發電1.8億千瓦時。
項目采用塔式熔鹽技術,配套兩座200米高吸熱塔,一臺額定功率為10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高、低溫熔鹽儲罐置各1臺,選用29.7平方米的矩形定日鏡近27000面,在西側吸熱塔下面,配套有一冷、一熱兩個熔鹽罐,通過泵把冷熔鹽罐內冷熔鹽輸送到吸熱塔頂端,利用塔頂端的吸熱器將熔鹽加熱到565度,熱熔鹽返回下方的熱熔鹽罐,熱熔鹽和水在蒸汽發生器系統將水轉換為蒸汽,帶動汽輪機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8億度,工程造價22億元,裝機規模為2×50兆瓦。
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部項目經理劉榮超介紹說,與單塔單機光熱儲能項目相比,“雙塔一機”采用雙塔雙鏡場設計,并使用面積更小的定日鏡,能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發電效率。特別是橢圓形鏡場設計及兩塔中間鏡場交集區,可提升吸熱塔光熱利用率。經過大量的技術研究和效率演算,“雙塔一機”在同等邊界條件下可提升約23.94%的鏡場效率。
第二站
項目 風電光伏建設現場
在臨近G30連霍高速及國道G215線的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作為該項目EPC總承包單位,正在推進風機吊裝和伏板支架基樁建設。當天氣溫接近40攝氏度,烈日炎炎,熱浪滾滾。建設者們冒著酷暑展開塔筒安裝、槳葉拼接、葉輪起吊作業。一臺臺風機在戈壁灘上傲然挺立。
項目副經理劉佳康介紹,項目擬安裝70臺單機容量5500千瓦及3臺50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0兆瓦,光伏場區總裝機容量200兆瓦,均通過35千伏集電線路接入風電場東北部330千伏升壓站。為保質保量推進項目建設,他們兩到三天即完成一臺風機的安裝任務。
截至7月29日,風電工程風機吊裝已完成10臺安裝,11月30日前將完成全部風電工程施工,同時完成全部風機、箱變、電纜交接試驗,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光伏工程樁基施工已完成40%,預計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58.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0.76萬噸、氮氧化物295.1噸、煙塵42.71噸,并將為我國實現“30·60”雙碳目標、建設“風光熱一體化”示范項目打好基礎,為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供給保障、加快能源系統調整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多年來依托工程項目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在高電壓等級輸變電工程、大型風電光伏工程、智能微電網工程以及水電站施工供電等領域掌握了一批關鍵施工技術,先后承擔和參與了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等一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參與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300多個,總裝機容量達14吉瓦。
走進沙戈荒!探秘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
【概要描述】“瓜州一陣風,從春吹到冬”
我國大西北一望無際的戈壁灘
同樣也是“風”“光”“熱”能源充足的西北倉
今天,讓我們一同前往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承建的,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現場,領略一下西北風光吧。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總投資約49.3億元,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北部,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包括裝機10萬千瓦的光熱儲能項目及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項目。
第一站
全球首個“兩塔一機”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走進甘肅瓜州的三峽恒基能脈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基地,抬首遠眺,相距1公里的兩座吸熱塔拔地而起、比肩而立,被譽為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在4400畝的瓜州戈壁灘上已初現雛形。預計2024年6月全部并網發電,設計光熱年發電1.8億千瓦時。
項目采用塔式熔鹽技術,配套兩座200米高吸熱塔,一臺額定功率為10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高、低溫熔鹽儲罐置各1臺,選用29.7平方米的矩形定日鏡近27000面,在西側吸熱塔下面,配套有一冷、一熱兩個熔鹽罐,通過泵把冷熔鹽罐內冷熔鹽輸送到吸熱塔頂端,利用塔頂端的吸熱器將熔鹽加熱到565度,熱熔鹽返回下方的熱熔鹽罐,熱熔鹽和水在蒸汽發生器系統將水轉換為蒸汽,帶動汽輪機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8億度,工程造價22億元,裝機規模為2×50兆瓦。
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部項目經理劉榮超介紹說,與單塔單機光熱儲能項目相比,“雙塔一機”采用雙塔雙鏡場設計,并使用面積更小的定日鏡,能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發電效率。特別是橢圓形鏡場設計及兩塔中間鏡場交集區,可提升吸熱塔光熱利用率。經過大量的技術研究和效率演算,“雙塔一機”在同等邊界條件下可提升約23.94%的鏡場效率。
第二站
項目 風電光伏建設現場
在臨近G30連霍高速及國道G215線的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作為該項目EPC總承包單位,正在推進風機吊裝和伏板支架基樁建設。當天氣溫接近40攝氏度,烈日炎炎,熱浪滾滾。建設者們冒著酷暑展開塔筒安裝、槳葉拼接、葉輪起吊作業。一臺臺風機在戈壁灘上傲然挺立。
項目副經理劉佳康介紹,項目擬安裝70臺單機容量5500千瓦及3臺50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0兆瓦,光伏場區總裝機容量200兆瓦,均通過35千伏集電線路接入風電場東北部330千伏升壓站。為保質保量推進項目建設,他們兩到三天即完成一臺風機的安裝任務。
截至7月29日,風電工程風機吊裝已完成10臺安裝,11月30日前將完成全部風電工程施工,同時完成全部風機、箱變、電纜交接試驗,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光伏工程樁基施工已完成40%,預計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58.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0.76萬噸、氮氧化物295.1噸、煙塵42.71噸,并將為我國實現“30·60”雙碳目標、建設“風光熱一體化”示范項目打好基礎,為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供給保障、加快能源系統調整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多年來依托工程項目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在高電壓等級輸變電工程、大型風電光伏工程、智能微電網工程以及水電站施工供電等領域掌握了一批關鍵施工技術,先后承擔和參與了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等一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參與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300多個,總裝機容量達14吉瓦。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08-14
- 訪問量:0
“瓜州一陣風,從春吹到冬”
我國大西北一望無際的戈壁灘
同樣也是“風”“光”“熱”能源充足的西北倉
今天,讓我們一同前往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承建的,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現場,領略一下西北風光吧。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總投資約49.3億元,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北部,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包括裝機10萬千瓦的光熱儲能項目及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項目。
第一站
全球首個“兩塔一機”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走進甘肅瓜州的三峽恒基能脈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基地,抬首遠眺,相距1公里的兩座吸熱塔拔地而起、比肩而立,被譽為全球首個“雙塔一機”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在4400畝的瓜州戈壁灘上已初現雛形。預計2024年6月全部并網發電,設計光熱年發電1.8億千瓦時。
項目采用塔式熔鹽技術,配套兩座200米高吸熱塔,一臺額定功率為10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高、低溫熔鹽儲罐置各1臺,選用29.7平方米的矩形定日鏡近27000面,在西側吸熱塔下面,配套有一冷、一熱兩個熔鹽罐,通過泵把冷熔鹽罐內冷熔鹽輸送到吸熱塔頂端,利用塔頂端的吸熱器將熔鹽加熱到565度,熱熔鹽返回下方的熱熔鹽罐,熱熔鹽和水在蒸汽發生器系統將水轉換為蒸汽,帶動汽輪機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8億度,工程造價22億元,裝機規模為2×50兆瓦。
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部項目經理劉榮超介紹說,與單塔單機光熱儲能項目相比,“雙塔一機”采用雙塔雙鏡場設計,并使用面積更小的定日鏡,能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發電效率。特別是橢圓形鏡場設計及兩塔中間鏡場交集區,可提升吸熱塔光熱利用率。經過大量的技術研究和效率演算,“雙塔一機”在同等邊界條件下可提升約23.94%的鏡場效率。
第二站
項目 風電光伏建設現場
在臨近G30連霍高速及國道G215線的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作為該項目EPC總承包單位,正在推進風機吊裝和伏板支架基樁建設。當天氣溫接近40攝氏度,烈日炎炎,熱浪滾滾。建設者們冒著酷暑展開塔筒安裝、槳葉拼接、葉輪起吊作業。一臺臺風機在戈壁灘上傲然挺立。
項目副經理劉佳康介紹,項目擬安裝70臺單機容量5500千瓦及3臺50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0兆瓦,光伏場區總裝機容量200兆瓦,均通過35千伏集電線路接入風電場東北部330千伏升壓站。為保質保量推進項目建設,他們兩到三天即完成一臺風機的安裝任務。
截至7月29日,風電工程風機吊裝已完成10臺安裝,11月30日前將完成全部風電工程施工,同時完成全部風機、箱變、電纜交接試驗,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光伏工程樁基施工已完成40%,預計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
三峽恒基能脈瓜州7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58.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0.76萬噸、氮氧化物295.1噸、煙塵42.71噸,并將為我國實現“30·60”雙碳目標、建設“風光熱一體化”示范項目打好基礎,為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供給保障、加快能源系統調整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多年來依托工程項目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在高電壓等級輸變電工程、大型風電光伏工程、智能微電網工程以及水電站施工供電等領域掌握了一批關鍵施工技術,先后承擔和參與了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等一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參與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300多個,總裝機容量達14吉瓦。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